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生活 >> 学生天地 >> 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

学校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部署要求,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加强劳育课程建设,着力丰富劳育实践活动,全力完善劳育评价机制,聚力打造具有广工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纳入培养方案,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制定实施《开云网页版登录入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行动计划方案》,明确要构建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实践课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学生毕业要求。从2020级本科生开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理论+实践”的劳动教育模式:依托学校自编出版的教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理论教学,结合专题讲座、课堂研讨、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劳动价值观、劳动法规与政策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等三个模块。

对接第二课堂,构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依托信息化平台构建第二课堂劳动教育“云平台”,为学生劳动实践课程修读提供一站式服务。任课教师可结合教学安排在线上系统按“居家劳动“宿舍劳动”“社会实践体验”“公益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就业能力拓展”等类型发布劳动实践任务,供学生自主选择,线上下单、线下实践。发布载有劳动素养评价的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构建劳动知识、劳动习惯、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体系。近三年依托第二课堂平台发布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1949项,覆盖学生约15000人次。

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开展劳动教育月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劳动教育“一院一品牌”,提升劳动教育成效。开展学生社区文化节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举行文明宿舍创建评比,注重学生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强化自立自强意识。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风尚季系列活动中,强化学生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灾害危机时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开展寒暑假“居家劳动”打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劳动体验培育劳动习惯。在全校设立10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助教、学工助管、后勤服务、交通协管等工作,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服务中增强劳动体验,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能力,为个人生涯发展蓄力赋能。